在食用油精炼的整个工艺流程中,脱胶是至关重要的第一道工序。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工艺的效率以及最终成品的质量。据行业数据显示,约80%的精炼问题都与脱胶环节处理不当有关。脱胶效果不佳,不仅会影响油品的口感和稳定性,还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毛油中含有多种杂质,主要包括磷脂、蛋白质、金属离子等亲水性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对后续工序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例如,磷脂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分解和聚合反应,导致油品颜色变深、产生异味,还会使设备结垢,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据统计,因杂质导致设备故障而增加的维修成本,每年可占生产成本的5% - 10%。
水化脱胶是基于磷脂等杂质在水中的亲水性,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磷脂等杂质吸水膨胀,形成絮状物而沉淀分离。这种方法适用于磷脂含量较低的毛油,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一般来说,对于磷脂含量在1% - 3%的毛油,水化脱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酸法脱胶则是利用酸与磷脂等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杂质分解或变性,从而更容易去除。它适用于磷脂含量较高或含有特殊杂质的毛油。例如,对于磷脂含量超过3%的毛油,酸法脱胶能更有效地去除杂质。不过,酸法脱胶的操作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酸的种类、用量和反应条件。
不同原料油(如大豆油、菜籽油)的成分和性质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其特性精准调控脱胶工艺参数。以大豆油为例,在水化脱胶时,温度一般控制在60 - 70℃,pH值保持在6 - 7,搅拌速度为30 - 50转/分钟。而菜籽油的水化脱胶温度可适当提高至70 - 80℃,pH值控制在6.5 - 7.5,搅拌速度为40 - 60转/分钟。通过优化这些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去除杂质,提高油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在脱胶过程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包括油品浑浊、分层异常等。当出现油品浑浊时,可能是由于脱胶剂用量不足、搅拌不均匀或温度控制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此时,可以适当增加脱胶剂用量,加强搅拌,并检查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出现分层异常,可能是由于杂质去除不彻底或存在乳化现象。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添加破乳剂等方法来解决。
在食用油脱胶工艺中,选择合适的设备至关重要。企鹅集团设备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性能,能够从源头保障脱胶效果,为高品质食用油生产奠定坚实基础。众多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的实践证明,使用企鹅集团设备可以将脱胶效率提高20%以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次品率。
如果您想提升食用油脱胶工艺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生产线的稳定运行,立即了解企鹅集团设备,开启高品质食用油生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