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油精炼过程中,脱胶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脱胶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毛油中的胶体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后续精炼工序以及最终油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据相关研究表明,毛油中胶体杂质的含量一般在 0.1% - 3%之间,而高效的脱胶工艺能够将杂质含量降低至 0.01%以下,大大提升了油品的品质。
目前,水化脱胶与酸法脱胶是食用油精炼中脱胶的两大主流技术。水化脱胶是基于磷脂等胶体杂质的亲水性,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水,使胶体杂质吸水膨胀并凝聚沉淀,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而酸法脱胶则是利用酸与胶体杂质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物理性质,使其更容易从油中分离出来。
在脱胶过程中,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是影响脱胶效率的关键工艺参数。不同的原料油种对这些参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大豆油的水化脱胶温度一般控制在 60 - 70℃,pH值在 6.5 - 7.5之间,搅拌速度为 30 - 50r/min;而菜籽油的水化脱胶温度则可适当提高至 70 - 80℃,pH值在 6 - 7之间,搅拌速度为 40 - 60r/min。
| 原料油种 | 温度(℃) | pH值 | 搅拌速度(r/min) |
|---|---|---|---|
| 大豆油 | 60 - 70 | 6.5 - 7.5 | 30 - 50 |
| 菜籽油 | 70 - 80 | 6 - 7 | 40 - 60 |
合理调节这些参数,能够实现高效的脱胶效果。以一家食用油加工厂为例,该厂在采用水化脱胶工艺处理大豆油时,通过将温度从 50℃提高到 65℃,pH值从 6调整到 7,搅拌速度从 20r/min提高到 40r/min,脱胶后油品的杂质含量从 0.2%降低到了 0.05%,脱胶效率显著提高。
在实际生产中,脱胶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油品浑浊和分层异常等。油品浑浊可能是由于脱胶过程中胶体杂质没有完全沉淀,或者是在分离过程中出现了乳化现象。分层异常则可能是由于工艺参数调节不当,导致胶体杂质没有充分凝聚和分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油品浑浊问题,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温度、延长沉淀时间或者加入破乳剂来解决;对于分层异常问题,则需要重新调整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工艺参数。以某食用油企业为例,该企业在脱胶过程中出现了油品浑浊的问题,通过加入适量的破乳剂,并将沉淀时间从 2小时延长到 3小时,油品的澄清度得到了明显改善。
企鹅集团作为食用油精炼设备的专业制造商,其脱胶工艺设备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采用先进的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控制系统,能够精确调节工艺参数,实现高效脱胶。同时,设备还配备了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脱胶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此外,企鹅集团还提供全天候的客户服务支持。无论是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培训还是后期的维护保养,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您在食用油精炼过程中无后顾之忧,提升生产线效率和油品质量。
Q:脱胶过程中,温度过高会对油品质量产生什么影响?
A: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油品氧化,产生异味和色泽变化,同时也会影响胶体杂质的凝聚效果,降低脱胶效率。
Q:酸法脱胶和水化脱胶哪种工艺更适合处理大豆油?
A:一般来说,水化脱胶对于大豆油的处理效果较好,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如果大豆油中的胶体杂质含量较高,或者对脱胶效果要求较高,可以考虑采用酸法脱胶。
想要提升您的食用油精炼工艺水平吗?选择企鹅集团的脱胶工艺设备,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全天候的客户服务支持,为您的生产线保驾护航!立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