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油厂的生产流程中,预处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清理、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等关键环节,这些环节的参数选择逻辑直接影响到后续油溶剂萃取的效率与稳定性。例如,清理环节要去除油料中的杂质,保证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杂质含量控制在 0.5% 以下,能有效减少设备磨损和堵塞问题。
不同的油料,如棉籽和葵花籽,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这对工艺配置有着显著影响。棉籽外壳坚硬,含油率在 18% - 25% 左右,而葵花籽外壳相对较薄,含油率可达 40% - 50%。这些特性决定了在破碎和蒸炒等环节需要采用不同的参数。
对于棉籽,由于其外壳坚硬,破碎时需要较大的压力和合适的破碎比。一般破碎比控制在 4 - 6 之间,能使棉籽达到较好的破碎效果,有利于后续的软化和轧胚。而葵花籽相对容易破碎,破碎比可控制在 3 - 5 之间。
蒸炒环节主要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棉籽蒸炒时,温度一般控制在 100 - 110℃,水分含量在 10% - 12% 左右。葵花籽蒸炒温度可稍低,控制在 90 - 100℃,水分含量在 8% - 10% 左右。这样的参数设置能使油料达到最佳的出油状态。
在实际生产中,很多油厂会出现参数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比如,某油厂在处理棉籽时,破碎比设置过小,导致棉籽破碎不充分,在后续的轧胚过程中出现轧辊磨损严重、胚片质量差等问题。还有些油厂在蒸炒环节,温度和水分控制不当,使得油料出油率降低,影响了生产效益。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油厂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油料的特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参数监测和调整体系,实时监控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同时,参考行业内的成功案例和数据,不断优化工艺。例如,参考一些日产能 30 吨至 5000 吨级大型油厂的先进经验,确保预处理阶段的水分和温度管理达标。
选择先进的预处理系统,能够保障油品高质量与生产稳定,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如果您在油厂预处理系统设计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点击 这里 获取更多专业解决方案。你所在的行业有没有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告诉我具体场景,发你 3 个同行业的解决方案案例。